加拿大移民这么受欢迎出生工作养老医疗福利加持
相信很多人提到加拿大移民移民问答,都会感叹福利真好,那你知道具体有哪些福利吗?如果还不是很了解,就让出国留学网的小编带你来看看吧,看完你会大吃一惊的。
获得加拿大永居权,对在当地居住、获得不动产,就业及创业,学业等都无限制,可以行使作为公民的权利。也可以邀请国内的亲属。下面是关于加拿大社会福利制度的说明。
*社保卡(SIN:Social Insurance Number)
社保卡(SIN:Social Insurance Number)与我国的身份证类似,越早申请越好,申请时要出示可以证明身份的护照或绿卡。卡片以邮递的方式寄到住所,收到卡片时要立即在背面签字。加拿大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世界上很有名。尤其是对子女的抚养、失业者、贫困者,老人的补贴政策尤为突出,联邦政府及地方团体为此设立了各种政策。
*失业保险
联邦政府作为保护暂时失业者为目的实施的制度,保险费由劳动者及雇主一起承担。(私营业主不能成为失业保险的对象)。其特点有两个。在失业的情况下,没有固定的收入,即可申请。由疾病、伤痛,妊娠等事情,不能工作时,可以申请特殊福利。一般的失业保险受惠者应满足52周内10周~14周以上劳资关系。特殊失业保险受惠者应满足在参保公司工作20周以上,保险金以参保对象的平均所得为基础,按照每年平均薪水增加的水平做出调整,一般每周平均支付约70%。想要缴纳保险时只要去管辖地区加拿大招聘中心(Canada Employment Center)提交申请即可。
一般失业保险 | 1.事业状态,无收入可申请。 2.申请资格:52周内在参保公司工作10周-14周以上的人 |
特殊失业保险 | 1.因疾病,伤痛,妊娠等原因无法无法工作时,可以申请 2.在公司参保20周以上的人 3.保险金以参保对象的平均所得为基础,按照每年平均薪水增加的水平做出调整,一般每周平均支付约70%。 |
*退休金
Pension是所有上班族退休后,以继续提供薪金为目的实施的制度。受惠对象为65岁以上的退休人员,退休前为残疾人,获得短期的薪水后死亡时,由抚养家庭代为获得薪水。雇主与被雇佣者各存1.8%,等退休后月平均收入为25%。
*老年津贴(OAC)
P最低保障(GIS)配偶津贴(SPA)OAC是为65岁以上在国内居住一定时间以上的老人支付的薪水。无收入者增加GIS。最低保障或死亡抚恤金受益者的配偶(60~40岁)等可以申请SPA。
老年津贴(OAS) | 为在加拿大居住一定时间的65岁以上老人支付的津贴 |
最低保障(GIS) | 符合OAS的人中,完全无收入者 |
配偶津贴(SPA) | 支付受到GIS补助者的配偶中60~64岁的低保人员及遗孀 |
*老年保障金
RRSP是根据老人生活安定法在一定期限(登陆加拿大后10年)为满足居住条件65岁以上的人支付的制度,与在加拿大境内是否纳税无关,1个人每周支付C$600~ C$700.
1)18岁以后在加拿大生活40年以上
2)18岁以后在加拿大居住10年~40年的人,根据居住时间享受待遇。
3)18岁以后在加拿大居长期居住20年以上的人,即使离开离开加拿大也可以获得津贴。
4)1977年7月1日前获得加拿大绿卡的人。
5)可以满足其他条件的人在65岁以后可以获得全额的津贴。
*子女津贴
<双职夫妇补助金(Child care Expense)>
双职夫妇的情况,大多需要找Babysitter(保姆),这时候可以将产生的各种抚养费在报税时发出请求。子女年满16岁、未满16岁、16岁以上时,不能在经济上依靠父母或者身体精神不健全者。
*Child Tax Benefit
联邦政府一般会给未满18岁的儿童牛奶金。收取人为与子女一同居住的母亲,子女津贴的数额因家庭所得、子女人数、子女的年龄等有所差异。一般小孩每人每月$100。绿卡持有者或访问者在加拿大居住18个月以上,并且获得移民局的许可,任何人都可申请。
- 关于获得Child Tax Benefit,只要提交了合法的税务报告,如满足以下条件,任何人都可以获得。(加拿大公民或绿卡持有者,申请难民者、留学签证、劳务签证、访问签证并在加拿大居住18个月以上的人。)
-申请Child Tax Benefit时,也可以获得11个月之前的,但是更早的不可以。
*家庭津贴
家里有一名以上的18岁以下领养子女时,会给加拿大绿卡持有者、公民支付家庭津贴。除了魁北克州与阿尔伯塔州以外的地区,统一支付。每名子女支付的家庭津贴为C$100。魁北克州与埃尔伯塔州按照子女年龄或子女数目,或者兼顾两者来支付津贴。申请书可以从各邮政局,移民局,加拿大雇佣中心获得。
*托儿补助
上学或上班族无法照顾孩子时,会涉及托儿补助项目。托儿补助是指为与0~9岁的儿童一同生活的父母、养父母、法定监护人、补助托儿费用的制度。父母选择Group Childcare或被许可的家庭托儿所,即可获得补助金。公民、绿卡持有者、有劳工许可的难民,学生等为了子女可以申请,将身份材料加以证明即可。
上班族时:
法律规定每周最少工作25小时,要证明工作收入高于最低收入标准。
私营业主时:
要证明负担不了托儿费的窘迫的财政状况。经过过去1年的税收报告内容,收入支出的详细内容,企业注册证,租赁协议,电话收据等可以检查经济状况的第一轮面谈后,接受托儿补助项目的面谈。
学生:上学或参加培训的情况,可以申请托儿补助。
*产业灾害赔偿保险(Workers Compensation Board)
为了防止因工作中发生的疾病或受伤引起的损失而设立的赔偿制度。在受伤期间,会增加津贴及免费医疗的福利。一般赔偿劳动者平均薪水的75%。如果是移民过去的人,从在加拿大就业的日子开始计算成为赔偿受惠对象。
*社会补助(Social Assistance)
社会补助是给无法获得上述福利的人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的补助。各个地方申请资格的标准与支付金额不同,一些地方还会给受惠者们提供职业培训,社会补助通常由州政府或自营的社会福利机构担当。
加拿大政府的补助金是按照什么确定的?
因为要综合调查父母的财政状况,所以要提供关于现在的所有资产,收入,支出的资料。托儿补助金根据父母的收入及家庭人数确定。资产包括父母名下的、子女名下的。资产范围包括不动产,车,银行存款,股票,债券,人身保险,教育保险等。任何收入都可以当做考虑的对象,包括月薪,各种补助金,债务收入等。支出是指生活费,租赁费,学费,电费,电话费等,并标明支出的依据。
加拿大的医疗制度
加拿大的医疗制度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健康保护制度之一,有名的医院,诊所或者医务室分布广泛。参加过国立健康保险项目(National Health)的加拿大居住者可以免费使用福利。此项目由政府筹集资金,来源主要为税收。基本的医院费(Hospital Charge)与治疗费(Doctor’s Fee)都是保险的适用对象,大部分受惠者不必直接交钱,提供服务的医生或医院是指由州政府直接支付费用。
患者只要出示健康保险卡(Health Insurance Card)即可。公民与绿卡持有者可以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项目,持有健康保险卡,才能从医生那里获得医疗服务。从医生那里获得处方后,去药店购买药品的医药分业是加拿大的规定。处方药(Prescription Medicine)需要个人来支付,但是去Family Doctor或医院时,一定要带上健康卡。此卡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借给任何人。如果被揭发,就不能获得优惠、更会处以罚款、甚至会被驱逐出境。
登陆加拿大后的三个月不可以成为政府实施医疗保险的受惠对象。到达加拿大后带着护照及绿卡(副本)去管辖的事务所登记,通过邮寄的方式将医保卡寄到住所。日常的牙齿治疗,药物购买不能获得优惠,可以加入个人保险或者获得公司给的一部分优惠。每个州的医疗保险制度都略有差异,BC省申请3个月后即获得医疗优惠,在医疗保险发挥效益时,可以加入临时的医疗保险。
加拿大的医疗保险福利
申请政府医疗保险3个月后开始可以享受以下福利。
- 在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及其指定的专家那里会诊
- 孕检(家庭或专家)
- X-RAY检查机实验室检查
- 外科手术及麻醉(包括在医院实施的口腔手术)
- 检查视力及眼部治疗
- 其它接骨师、营养师、物理治疗师、手足病医生等手术费的部分补助
- 残障人士,慢性病患者的探访监护、物理治疗、饮食及临时保姆
但是拨打急救车时,费用不包含在保险费中,当事人要事后支付。(根据运营距离支付)医疗费免费。
医生的类别
分为家庭医生和专家医师,前者负责定期的健康管理,后者可以进行手术等,根据家庭医生的指示再去专家医师那里会诊。
处方药(Prescription)
药店(Pharmacy/Drugstore)根据医生的处方售药,药剂师会解说服药的次数及时间。
无需处方也可购买的常备药物(Non-Prescription Drugs)
感冒,拉肚等疾病,不需要处方,在就近的药店或商店即可购买药品。
—医药保险(Pharmacare Program)
在州政府经营的药店购买药品会返还一部分保险金。
—保健所(Public health center)
居住地区的保健所接纳残疾人,给慢性病患者提供探访看护,物理治疗提供饮食及配备临时保姆,可以帮助分娩、给新生儿打预防针。一些保健所还以低价治疗牙齿。
—检查视力/配镜(Eye Exam and Eyeglasses)
视力出现问题时,与家庭医生商谈,检查视力可以使用保险(MSP),但是配镜需要额外支付。
—社区医疗保险(Blue Insurance)
很多人加入两种保险。一个是加拿大的医疗保险,另一个是社区医疗保险。后者可以支付前者不包含的部分。例如,救护车费用、处方非药物治疗、家庭监护、由事故引起的牙齿治疗费、助听器、单人病房或两人病房的费用进行支付。
移民问答